12年前,一家被苹果公司“抛弃”的传感器公司,一度几乎销声匿迹,如今被中国企业收购,今天又被小米、华为等下游国产厂商抬起来了,再次成为全球顶流!
曾经的全球第一!iPhone手机图像传感器独家供应商!最后为什么被苹果抛弃?
这家被苹果“抛弃”的传感器公司,就是豪威科技(OmniVision)——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商业化的开创者。
我们知道,今天苹果iPhone手机摄像头用的图像传感器,几乎来自索尼,索尼已成为高端图像传感器的代名词,哪家企业的旗舰手机不使用索尼的图像传感器,几乎就会被消费者“唾弃”。
然而在2010年前,豪威科技才是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的老大。
2009年,豪威科技进入苹果供应链,取代美光科技旗下子公司Aptinalmaging,成为iPhone 3Gs 摄像头图像传感器的供应商。
该款豪威图像传感器型号为OV3650,基础参数为114英寸、300万像素、1.75微米,该传感器让iPhone 3Gs成为第一款能够进行视频录制的苹果手机。
凭借苹果iPhone手机庞大的出货量,豪威科技迎来了光辉时刻。
据2009年的Yole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报告显示,此时豪威科技以2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三星以20%排名第二、美光科技旗下Aptina以17%排名第三。
资料显示,凭借iPhone恐怖的销量,此后,豪威科技市场份额高歌猛进,一度高达50%。
▲豪威科技、Yole
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到,此时日后的图像传感器霸主索尼,仅占有4%的市场份额,为什么短短几年市场格局巨变?
因为,苹果抛弃了豪威科技,选择了索尼。
2011年,苹果推出iPhone 4S手机,此时手机后置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被换成了索尼的CMOS。但可能是考虑以前的供应商情面,iPhone 4S前置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仍采用豪威科技。
显然,无论是市场价值还是技术含量,手机后置摄像头图像传感器市场才是关键。
这一后索尼+前豪威的iPhone手机图像传感器格局,延续了两代,即2011年的iPhone 4S和2012年的iPhone5,到了2013年,iPhone 6推出,前后摄均采用索尼的CMOS图像传感器,豪威科技被苹果彻底抛弃。
▲iPhone手机早期图像传感器供应商
失去了苹果的庞大出货量,豪威科技市场份额一降再降,从50%降至11%左右,索尼则取代豪威科技,成为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老大,拿到市场话语权。三星则凭借旗下三星手机等产品的出货量,成为市场老二。这也形成了今天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
从苹果对索尼和豪威科技的影响,以及三星市场老二的地位——三星手机等自有业务的拉动对三星传感器帮助不小,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下游厂商对上游产业链的拉动作用。
▲2018年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来源:Yole、前瞻产业研究
那么,为什么苹果公司会抛弃豪威科技?
是技术原因吗?不是,彼时豪威科技在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还是业内第一梯队,至少索尼作为后来者,在技术上与豪威科技拉不出差距。
索尼在CMOS图像传感器上的技术领先,是在苹果公司扶持后,加大CMOS图像传感器的技术研发力度,才逐渐超过豪威科技的。
不是技术因素,那么为什么苹果要抛弃一直以来合作的豪威科技,而选择扶持索尼?
关键在于产能。
我们知道,iPhone手机的推出,是苹果公司万亿美元市值的根基,每代苹果手机几乎都供不应求,引发万人空巷抢购——不是饥饿营销而是产能真跟不上。
豪威科技虽然技术不弱,但豪威采用的是Fabless的模式,自家只负责芯片设计,生产和测试由台积电等代工厂负责,而索尼则是IDM模式,设计、生产、测试都是自家产线。
这就造成了,在需求快速暴增的时候,Fabless企业还要与下游代工厂进行产能协调,短期产能难以提升,而IDM公司只需加大投资、快马上项目,短期产能就能快速提升。
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苹果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就是产能问题,毫无疑问索尼胜出。最直观的举动就是,为了满足苹果的产能需求,2011年,索尼直接在日本熊本和长崎,投入400亿和1000亿日元扩建产线,研发生产CMOS图像传感器。
上文我们看到,直到2013年,苹果才彻底抛弃豪威科技,选择索尼,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
凭借来自苹果的巨额收入,索尼持续加大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发力度,2013年,索尼研发出比豪威更先进的堆叠式CMOS,从产能和技术上全面碾压豪威科技,因此苹果彻底抛弃豪威。
可以看到,索尼完成了从产能-技术-市场的全面逆袭,形成市场-研发-市场-研发的正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在高科技行业,市场头部引领者难以被追赶者颠覆的根由:研发需要资金,没有市场没有资金,要占领市场需要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技术需要研发。
CMOS图像传感器商业化的开创者,豪威科技从美国企业到中国企业的前世今生
豪威科技是世界上第一家将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商业化成功的企业,这家企业的成立与“中国”息息相关。
1995年,几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硅谷创办了豪威科技(OmniVision),试图将当时处于产业初期的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商业化。
事实上,这些中国留学生几乎都来自清华大学,其中包括1978年考入清华电子工程系的老学长陈大同。据陈大同回忆当时的豪威科技团队“80%都是华人,华人里面80%都是留学生,留学生里又有80%是清华毕业生”。
当年,市场上相机的图像传感器主要是另一种图像传感技术——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器件,该技术日本企业具有垄断性优势,典型的厂商包括索尼、松下等企业。
与CCD传感器相比,CMOS工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传感器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对消费电子市场中图像传感器的普及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
公司成立同年,豪威科技将研发的CMOS图像传感器样品带到了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展——Comdex电脑展,被众多台湾客户采购,仅仅一个月就实现了量产。
市场看到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巨大潜力,豪威科技的发展也如同坐上了火箭,2000年,豪威科技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当时极少数登陆纳斯达克这样的全球顶尖金融市场的中国人创办的高科技企业。
此后豪威科技的发展轨迹如上文所述,进入果链,离开果链。
2013年,豪威科技被苹果完全抛弃后,在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逐渐下滑,索尼获得市场和资金加速崛起,三星凭借旗下三星手机等产品的出货量,名列第二,豪威科技滑落至第三,并有边缘化的趋势。
谁在挽救豪威?
2014年8月——豪威科技被完全踢出果链后一年,具有清华系资本背景的清芯华创和浦东科投成立财团,向豪威科技发起总价达16.7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2015年4月,该收购要约价格提高至19亿美元,豪威科技同意收购。同年5月,清芯华创与中信资本等出资成立北京豪威。
2016年1月,北京豪威发起对豪威科技全部股权的收购,完成豪威科技的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退市。同年2月,豪威科技发布公告,正式宣布私有化完成,豪威科技从此变成中国企业。
▲豪威科技收购进程概要
在收购案期间,豪威科技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边缘化趋势明显,以Yole的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报告数据显示,豪威科技2015年市场份额相比2014年下滑了9%,仅占全球12%市场份额。
资本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利,豪威科技被私有化,成为北京豪威全资子公司后,资本一直为北京豪威寻找下一个买家。
2016年7月份,北京君正发布公告,拟收购北京豪威及一家新三板公司,成为豪威科技的第一个买家。北京君正成立于2005年,2011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是国内第二家登陆深圳创业板的本土芯片设计公司。
2017年3月,北京君正宣布终止对北京豪威的收购,北京豪威首次出售交易告吹。
此时,日后鼎鼎大名的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出手,同年6月,虞仁荣的韦尔股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收购北京豪威。
值得一提的是,虞仁荣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通信系(现为电子工程系)85级EE85班,同样具有深厚的清华系背景。
韦尔股份收购北京豪威,是中国资本市场上,“蚂蚁吞大象”的经典案例——彼时北京豪威的资产总额几乎是韦尔股份的5倍,净资产是其近8倍。
然而本次并购并不顺利,韦尔股份遭到了持有北京豪威13.464%股权的珠海融锋的强烈反对,珠海融锋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学政,张学政是国内ODM龙头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亦毕业于清华大学。
直至2019年,韦尔股份并购北京豪威,才最终尘埃落定,韦尔股份付出130亿元的代价拿下,虞仁荣持有上市公司韦尔股份的股权比例也从61.32%大幅降至32.7%。
至此,韦尔股份从芯片经销商,变成国内CIS龙头,世界第三大图像传感器厂商,进入快速发展道路。
此时,交到韦尔股份手上的豪威科技,是什么情况?
此时交到韦尔股份手上的豪威科技,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经过多年资本市场的运作,豪威科技发展停滞,豪威科技在全球CIS市场份额已跌至历史新低,据Yole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豪威科技在全球CIS市场份额跌至10%的谷底。
在虞仁荣在带领下,豪威科技这家曾经的CMOS图像传感器王者,开始了逆袭之路。
漂亮的翻身仗,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采用!国产化率从5%到30%以上,中国产业链发力
正如大家所见,近几年,豪威科技(韦尔股份)在旗舰手机市场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强到什么程度?
小米、华为、荣耀等手机厂商在旗舰手机主摄中,逐渐抛弃索尼选用豪威的图像传感器,如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与豪威科技合作,定制代号为“光影猎人”的图像传感器,应用于小米14系列旗舰手机的主摄中。
凭借高端手机市场的发力,韦尔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韦尔股份在2024年报中指出,手机市场高端图像传感器的发力,是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结构优化,持续强化高端智能手机 CIS 市场竞争 力。例如公司自推出 1.2um 5000 万像素的高端图像传感器 OV50H 以来,凭借其优异的性 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国内主流高端智能手机后置主摄方案中,伴随着产能顺利爬坡,公司在 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同时,公司着力研发和丰富不同规格的产品序列,为 公司产品价值量及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以及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持续的动能。报告期 内,公司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收入实现约 98.0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26.01%。
为什么被中国企业收购后,豪威科技这几年越活越生猛,还隐隐有追赶索尼的趋势?
2013年,被索尼彻底淘汰出果链的豪威科技,转战中低端手机市场,此时中国手机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中国拥有庞大的中低端手机市场。
这也是中国资本看好豪威科技的重要原因,2019年,豪威科技被韦尔股份收购后,加速拥抱中国市场。
这里,小米在图像传感器的国产化之路上,走在了“友商”前列,2020年,豪威科技的OV48C传感器被小米10至尊纪念版搭载,这是公开资料中,豪威被收购后第一次成为旗舰机型的主摄传感器供应商。
此外,一个关键的手机产业变革,也挽救了豪威科技让其不离开牌桌——手机摄像头从一颗到多颗进化,多个摄像头意味着除了主摄外,其他副摄像头给了豪威科技等厂商留在牌桌上的机会。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在手机市场上,2020年来副摄像头、潜望式摄像头等“次要”图像传感器,频繁出现豪威科技的身影。
庞大的中国市场和众多的中国手机厂商,为豪威科技注入了活力,豪威科技藉此守住底盘,并研发旗舰传感器,向宿敌索尼发起冲击。
同时,近几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供应链危机,也敲响了中国手机厂商打造自主可控供应链的钟声。最重要的是,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手机厂商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的主导力量,中国手机产业链在全球市场中地位举足轻重。
2023年——豪威科技被踢出果链10周年,豪威科技推出了OV50系列等多款图像传感器,全面布局移动图像传感器市场,最终在2024年迎来阶段性胜利的果实——被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等多款国产手机作为主摄图像传感器应用。
豪威科技OV50系列图像传感器,被认为是豪威近10年取得的重大进步,而这种进步,由中国科创力量主导。
其中,OV50H是豪威科技研发的50系列中的一款。OV50系列,包括OV50E(小米光影猎人800)、OV50D、OV50H(小米光影猎人900),以及OV50K和OV50N等,均属于手机旗舰级图像传感器。
此前有供应链消息称,豪威OV50H产能供不应求,搭载该传感器的小米14亦是小米史上销量最高的顶级旗舰手机。
相关资料显示,豪威OV50H已经在荣耀Magic6系列、iQOO 12系列、魅族21 Pro、华为Pura 70系列等众多国产旗舰手机中,作为主摄图像传感器应用,国内高端手机CIS国产化率由2022年的5%提高至2024年的30%以上。
在中国手机厂商的支持下,豪威科技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高端市场,蚕食索尼的份额。
结语
从豪威科技的沉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手机产业链发展的缩影,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等著名厂商从“山寨机”、低端机到全面取代国际品牌,成为全球手机市场主要厂商。
这些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也拉动了上游零部件产业链的国产化,其中,就包括中高端传感器领域。豪威科技的翻身仗,离不开中国的手机市场、中国的手机厂商。
此外,在汽车领域,以比亚迪、吉利、奇瑞、广汽等国产汽车企业,对传统汽车厂商发起了冲击,开辟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赛道,带来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条传感器赛道的国产化机遇。
在中国先进制造的庞大需求下,未来将诞生更多如豪威科技(韦尔股份)这样的中国高端传感器厂商。